2024年,漳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贯彻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为抓手,结合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全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党的领导,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强有力
(一)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遵循,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引领各级领导干部厉行法治,确保法治建设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市委、市政府举办法治专题讲座,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专题学习党内法规,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规章清单制度,常态化开展学法、考法活动,组织法治主题宣讲500余场次,受众达20万余人次,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二)坚决扛牢法治建设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决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研究年度立法计划、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要点、立法项目及信访工作法治化等重点工作,部署推动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等工作。组织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年终述法、专题述法,把党政主要领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职责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督促抓好各分管领域法治建设,以“关键少数”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
(三)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将法治建设有关工作纳入纪检监察政治监督范畴,依法行政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制定当前法治政府建设问题短板整改工作方案,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细。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府院互动,完善府检联动工作机制,打造行政机关与法院、检察机关良性互动平台。
二、紧扣发展大局,以高质量法治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组织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规章政策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共修改废止文件33件。深化“检联益企”、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工作,立案查处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44件。全国首创“益企证”“益企维”协同保护模式,信用“双公示”监测分数位居全省第一,连续两年成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全面升级“漳州通”APP,汇聚全市158个便民服务事项、近6万个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事项覆盖率99.73%,“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85.24%、事项办理时限压缩91.25%,实现群众办事一触即达、一网通办。
(二)服务闽台融合发展。设立全省首家市级涉台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及联络站、首个涉台法律服务联系点,为台胞台企提供高效便捷法律服务。拓展台胞参与法治建设渠道,目前,选任台胞担任陪审员、调解员80名,聘任台胞担任联络员、监督员155名。
(三)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创新打造涉外司法服务“5E”平台,设立“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司法服务中心(东山)”“古雷开发区石化产业暨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司法服务中心”,健全涉外司法服务长效机制。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高校开设涉外法治课程,市律师协会成立涉外法律专业委员会,4名律师入选全省涉外律师专业人才库。
三、加强制约监督,行政决策公信力执行力稳步提升
(一)有序推进行政立法。探索“小切口”“小快灵”式立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地方特色立法,审议《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漳州110”传承发展条例(草案)》等2部地方性法规,开展低空经济、适老化改造等5个项目立法调研。加强市政府及其部门规范性文件发布前的合法性审核以及备案审查,市、县两级完成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229件。
(二)提升行政决策质量。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公开发布等法定程序。持续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全市268名公职律师、962名党政机关法律顾问作用,组织参与法律事务3000余件次。
(三)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分解件257件、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件561件,满意率均为100%。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83件,复议后案结事了率达95%。及时更新漳州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全面落实政策解读、新闻发言人、政务舆情回应等制度,实现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常态化。
四、坚持守正创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
(一)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开展“综合查一次”、乡镇(街道)片区联合执法试点等工作,提高行政执法质效。出台进一步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工作方案,全市各级各部门适用“四张清单”办理案件近10万件,减免金额3500余万元。
(二)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强。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污水零排河”专项行动,水质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围绕“保安全”“反欺诈”两大主题,部署开展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其中,查办1起案件入选国家药监局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开展各领域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活动,案卷合格率100%,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执法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资格考试,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培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现场执法能力。全市484个执法主体、近1万名执法人员运用“闽执法”平台开展线上办案。
五、践行法治为民,社会治理法治保障更加有力有效
(一)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打造“平安漳州e家”品牌,建成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149个,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开设96111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热线,建成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市、县两级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全市求决类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99.06%。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呈现“四降两升”良好态势。
(二)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开展新时代“148”品牌创建总结提升年活动,“闽台亲”涉台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等2个项目获评“全省优秀148品牌”。开展“法援惠民生”“公证减证便民提速”系列活动,全市办理公证业务36686件、司法鉴定12242件、法律援助7188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4840余万元,免收法律服务费用1600万元。
(三)全面开展普法宣传。精心实施“八五”普法规划,3家单位、3名个人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组织“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主题普法活动3000余场次,举办全市普法骨干培训班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会,打造云霄县法治灯谜、东山县铁枝木偶、龙海区法宣骑兵队等特色蒲公英普法品牌。
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主要是: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层法治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下一步,漳州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对漳州提出的“五个走前头”要求,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以高水平法治有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