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漳州市人民政府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围绕“三大三新”产业 开展民企项目对接
访谈时间:2021-05-27 10:30 访谈嘉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益生 访谈背景:

近年来,漳州市在加快建设富美新漳州的征程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实施“大抓工业、抓大工业”。落实市委市政府这一决策部署,当前要突出解决产业发展还不够强、工业发展支撑还不够有力这一问题。

围绕发展壮大产业支撑,近日,我们请到访谈室的嘉宾是漳州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益生,林副局长将“围绕三大三新产业,开展民企项目对接”这一话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文字直播
图片直播
  • 主持人 2021-05-27 10:30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朱滢,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益生到演播室,林副局长将“围绕三大三新产业,开展民企项目对接”这一话题与大家进行交流。林副局长,您好!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益生 2021-05-27 10:30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能通过漳州政府网政务访谈栏目,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
  • 主持人 2021-05-27 10:30
    “十四五”我市主导战略产业由原来的“4+4”调整为“三大三新”产业,您是怎么理解的?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益生 2021-05-27 10:32
    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4+4”产业,即重点培育食品、钢铁、装备、石化“四大”主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市产业无论是从规模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立足现阶段产业现状以及发展要求、发展趋势,2020年9月,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齐抓,注重补短板与锻长板并举,重点加快发展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大三新”产业,打造一批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我的理解是,市委市政府将主导产业由原来的“4+4”产业,调整为“三大三新”产业,更好地体现了现阶段我市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适应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更好地体现了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市工信局作为产业主管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培育壮大“三大三新”产业,把广泛开展民企产业项目对接作为建链延链补链的重要抓手,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加快构建漳州现代产业体系,为打造“工业新城”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
  • 主持人 2021-05-27 10:32
    我市“三大三新”产业发展现状怎样?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益生 2021-05-27 10:40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在国家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我市拥有36个,占全部工业大类的88%。2020年底,我市规模工业企业接近2400家,规模工业产值超过5400亿元,其中“三大三新”规模企业超过1800家,产值超过4500亿元,企业数和产值分别占全市的80%左右。具体如下:
    1、大石化产业:是我市最具潜力、发展前景和空间最大的产业,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80多家,规模工业产值超过460亿元,约占全市的9%。全市石化企业主要集中在古雷开发区。古雷开发区是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国家发改委确认的全国唯一台湾石化产业园,全省石化产业“两基地一专区”的重点建设区域,现已入驻的企业有中国石化、翔鹭石化、海顺德、腾龙芳烃、孚宝、华能集团、新阳集团、中怡集团、华润集团等,现已经形成PX 160万吨/年、PTA 45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2、大装备产业:该产业在我市具有良好的基础,现有规模工业企业340多家,产值超过600亿元,约占全市12%;产品主要类别包括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农机装备、食品加工装备等。大装备产业也是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较为集中的领域,现有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14家,并有33家企业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龙溪轴承获得国家级制造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认定,东方智能仪表获得福建省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认定,大通互惠的LNG超低温阀门列入工信部工业强基重点产品和工艺示范应用推进计划。金钥匙机械有限公司二次蒸制蛋糕生产线、福建纬龙机械的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被列为福建省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
    3、大健康产业:该产业是我市规模企业最多,产值最大的产业,现有规模企业800多家,产值接近1800亿元,约占全市的33%,主要包括食品、生物医药、婴童用品、体育用品等,食品产业是大健康产业的核心,现有规模企业600多家,产值超过1400亿元,占全省食品工业和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强。生物医药方面,依托片仔癀、同溢堂等龙头医药企业,主要在中成药、生物生化制品、海洋生物工程产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生产优势。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该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新兴产业,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50多家,产值接近500亿元,约占全市9%。产品类别包括新型电子元器件、信息终端设备、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智能消费设备等,其中新型电子元器件企业数占比达60%,主要产品包括光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器件、电子电路元件以及其它电子元器件。
    5、新材料产业:该产业突出特点是龙头企业多,现有规模工业企业300多家,产值超过1200亿元,约占全市22%。产品涵盖不锈钢材料、节能玻璃、特种玻璃、新型建材、陶瓷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功能涂层材料、石墨烯材料等。2020年全市5家产值上百亿的企业,有4家属于新材料产业,分别是三宝特钢、三宝钢铁、联盛纸业、福欣特钢等,其中三宝集团是全市产值规模最大的企业,是全国制造业500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家绿色工厂。福欣特钢上榜福建百强企业;联盛纸业以环保型造纸和热电联产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造纸企业,是福建省龙头企业。
    6、新能源产业:该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前景很好,现有规模工业企业近30家,产值70多亿元,主要包括光伏发电、风电、核电等领域。其中漳州核电项目,规划建设8台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机组,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技术,总装机容量近1000万千瓦,项目一期1#、2#机组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十四五”末可以并网发电。
  • 网友 2021-05-27 10:40
    当前我市产业存在哪些不足和短板呢?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益生 2021-05-27 10:45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是食品、钢铁、装备等传统产业比重偏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小。比如,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不到60亿元,仅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而且生物科技领域基本还处于空白,医药也主要是以传统的中成药为主;电子信息产业产值300多亿元,约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6%,但产业以传统的小家电、LED为主,人工智能、IT软件信息业等尚处于起步阶段;材料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虽然突破1200亿元,但产品主要是以普通钢材、传统玻璃、日用陶瓷、包装用纸等为主,石墨烯、特种钢、特种玻璃、超级纤维等新材料产品占比还很少。
    二是产业配套不完善。部分产业上下游存在断层或缺失,企业关联度不高,配套不足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比如,大石化产业主要存在龙头不强,石化下游产业链发展不足,精深加工配套企业少等问题,目前古雷石化基地是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中唯一没有签约落地炼油项目的石化基地,“油头”缺失严重制约了古雷石化基地做大做强。大装备产业整机企业少,缺乏大型装备龙头企业,产业组织能力不足,上下游不配套的问题。比如,漳州开发区中信重工项目利用我市沿海港口优势,制造大型风电设备,发展态势良好,但上下游组件供应仍需靠省外购进,生产成本难以降低,且错失了上下游组件供应市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硬重软轻”现象较为突出,产业链不配套、不完整,关键部件主要依靠从外地采购等。
    三是技术总体水平不高。我市除古雷炼化一体化、福欣不锈钢、龙溪轴承、大通互惠、泓光半导体等少数企业产品及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外,大部分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还不高,特别是部分地区和企业对技改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推动力度不大,企业技术层次仍然较低。比如,食品产业虽然量大,但基本还停留在原材料的初级加工,采用全体系自动化流水线进行筛选、分级、漂洗、包装还很少,机器换工还没有大范围普及。装备产业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锻铸造粗加工阶段,采用数控机床进行精密制造还较少。此外,我市传统的钟表、家具等优势产业,大部分以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研发能力不强,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
    四是龙头带动作用不强。目前全市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才5家,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比如,钢铁产业虽然拥有三宝特钢、三宝钢铁、福欣特钢等3家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但三宝集团主要产品为建筑用螺纹钢、线材和带钢,福欣特钢主要产品为不锈钢板材,但下游的统一马口铁、凯景、首钢凯西、漳州嘉年等钢材深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以高质量普碳钢板材为主,整个钢铁行业上下游未能贯通,产业集聚效应尚未有效发挥。食品产业作为我市第一大产业,目前还没有一家产值上百亿元的龙头企业。
  • 网友 2021-05-27 10:45
    围绕发展壮大“三大三新”产业,市工信局怎样有针对性地开展民企产业项目对接?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益生 2021-05-27 10:53
    加快工业发展壮大,是现阶段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市工信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广泛开展民企对接,有效推动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今年截至5月12日,全市已新签约民企项目345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其中三宝新材料科技项目、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项目、旗滨光伏光电基板材料项目、正新轮胎生产及配套项目、佳龙科技全自动智能计量与包装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等,都是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这些大项目、好项目的投建投产,将对我市工业发展壮大起到很好地支撑带动作用。下阶段,我们将重点围绕“三大三新”产业,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广泛开展民企对接活动,具体来说:
    大石化产业:将立足漳州现有产业基础,坚持油头和中下游延伸双向发力,紧抓“大炼油、大乙烯”,着力延伸乙烯、丙烯、芳烃产业链,重点加快推进古雷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联合体项目等建设;着力加强中下游关联产业定向招商,大力引进和发展高端聚烯烃、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等石化深加工产品,加快规划建设漳浦、云霄精细化工产业园,推进福建石化、奇美化工等重大石化项目建设。
    大装备产业:将着重发展以数控机床、半导体设备、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核心的精密机械产业链,加快补齐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零部件短板,加强关键轴承的研发和提升,推动我市轴承产业从航空领域向航海、动车等领域扩展,大力发展智能化深海养殖装备等海洋装备,谋划推进金龙汽车、宏发继电器生产基地三期项目、漳浦国家级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区等一批产业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大健康产业:将重点加快从食品、生物医药中衍生高附加值的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品等,着力开展供应链提升工程,构建以健康食品为核心,推进生物与新医药、医疗器械、体育用品、婴童用品等大健康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富佳宝食品工业园、乐味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培育健康食品产业集团,壮大东山、诏安海洋生物和海洋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高新区高端食品产业园,做强东山、长泰运动装备制造、诏安婴童用品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聚焦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信息、消费电子、新型显示等领域,加快发展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着力推进漳州软件园、招商局·芯云谷、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发挥新成立的漳州信息产业集团的作用,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加快壮大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信息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大力推进漳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建设,加快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渗透融合和创新应用,推进漳州松霖智能家居、立达信智能制造等一批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数据驱动的工业新生态。
    新材料产业:将积极发展特种用纸、工农业用纸等高中档用纸,推动纸制品产业链与木质纤维及木塑复合制品产业链衔接,形成紧密的上下游配套,重点加快推进联盛纸业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生产膜材料、高性能涂料、电子化工材料、工程塑料为主的化工新材料。重点加快推进福建双雁新材料、思美科半导体材料等项目建设;发展特种玻璃、电子玻璃、光伏玻璃等产业,以旗滨玻璃为龙头,重点加快推进旗滨银镜铝镜等玻璃制品及电子玻璃加工项目建设。
    新能源产业:将充分发挥漳州丰富的风、光、核、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全力打造东南沿海最大清洁能源基地。重点建设千万千瓦级核电、百万千瓦级抽蓄等重点工程,开发好漳州海上风电基地,打造全国首个深远海海上风电平价示范工程。
    总之,我们将紧紧围绕“三大三新”产业,进一步增强省、市、县三级联动,不断拓展招商渠道,持续扩大民企招商成效。对已签约的项目,我们将全流程做好跟踪服务,特别是对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班”服务;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开展“面对面、点对点”集中攻坚,加强用地、用林、用海、用砂、用工等要素保障,力促签约项目早日转开工,开工项目尽快转投产,为建设富美大漳州提供坚实的项目支撑。
  • 主持人 2021-05-27 10:53
    感谢林副局长百忙之中做客我们的政务访谈,感谢网友们的积极参与,因时间关系本期访谈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会!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益生 2021-05-27 10:53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