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预算执行基本情况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执行情况。1-8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6.34亿元,同比减收17.7亿元,下降7.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34亿元,同比减收3.72亿元,下降2.6%;上划中央收入完成87.01亿元,同比减收13.98亿元,下降13.8%。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6.27亿元,同比增收2.64亿元,增长4.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47亿元,同比增收4.18亿元,增长12.9%。
(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1-8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0.45亿元,同比减支37.07亿元,下降11.3%。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01亿元,同比减支16.11亿元,下降26.8%。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1-8月,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48.22亿元,同比减收14.68亿元,下降9%;支出185.41亿元,同比减支66.66亿元,下降26.4%。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50.95亿元,同比减收11.08亿元,下降17.9%;支出54.4亿元,同比减支30.42亿元,下降35.9%。
二、预算运行主要特点
(一)当月收入增长超三成,月度增速不断加快
从当月情况看,当月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分别实现增长31.2%和37.5%。从1-8月累计情况看,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降幅均回升至个位数,分别比1-7月收窄3、3.2个百分点。与全省对比,地方级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6个百分点;总收入增幅落后全省平均增幅1.6个百分点。
(二)非税增长超七成,而税收降幅仍接近2成
总税收和地方级税收分别完成180.36亿元和93.35亿元,减收37.03亿元和23.05亿元,下降17%和19.8%,低于全省平均增幅9.9和11.9个百分点,拉低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增幅15.18和16.11个百分点,降幅分别比1-7月收窄2.2、1.8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45.99亿元,增收19.33亿元,增长72.5%,增幅比1-7月提升11.2个百分点,分别拉动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增长7.92和13.51个百分点。
(三)二产税收降幅大幅收窄,制造业受调库拉动当月增幅超九成
第二产业税收87.84亿元,占总税收48.71%,减收5.74亿元,下降6.1%,降幅比1-7月收窄7.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税收下降2.2%,降幅比1-7月收窄10个百分点,主要是调库增收影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税收增长11.6%,增幅比1-7月提升4.4个百分点。其中当月增长86.5%。建筑业税收受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及政策性减收影响,下降24.8%,降幅比1-7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当月下降11.4%。
第三产业税收91.72亿元,占总税收50.86%,减收31.32亿元,下降25.5%,降幅比1-7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税收下降33.6%,降幅比1-7月收窄1.1个百分点;占总税收21.69%,减收额达19.78亿元,拉低总税收增幅9.08个百分点,分别拉低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增幅8.1和9.78个百分点。其中当月下降20.6%。批发零售业税收下降14.3%,降幅比1-7月扩大1个百分点。其中当月税收下降24.4%。
(四)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持续保障
在财政收入持续减收的背景下,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资金统筹盘活力度,加速直达资金落实进度,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六稳”、“六保”等重点支出需要。全市民生支出221.34亿元,占比为76.2%,高于全省平均占比1.1个百分点。从支出科目看,保障疫情防控支出需要,交通运输支出、公共卫生支出分别为12.61亿元、6.24亿元,分别增长39.2%、45.8%;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扶贫支出、自然生态保护支出分别为5.62亿元、1.29亿元,分别增长34.2%、77.6%;保障“六稳”、“六保”相关支出,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就业补助支出、涉外发展服务支出分别为3.68亿元、0.86亿元、1.1亿元,分别增长40%、13.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