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漳州市2019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6 00:00

本报告是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福建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福建省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主要任务》的要求,由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编制而成。本报告由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等六个部分组成。本报告所列数据统计期限自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本报告通过漳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zhangzhou.gov.cn)和市档案馆、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查阅场所公布,若对报告有任何疑问、意见,可通过漳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反映,或直接与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科联系。

联系方式:

地址:漳州市胜利西路118号市政府大院,邮编:363000

电话:0596-2026675,传真:0596-2025068

电子邮箱:fjzzxxgk@163.com


一、总体情况

2019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条例》和《办法》,扎实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主要工作成效如下:

(一)聚焦重点,注重实效,推进公开透明形成常态

2019年,全市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2679条。在公开数量上,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主动公开5727条,占25.25%;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公开16952条,占74.75%。在公开类别上,机构职能类信息3081条,占13.59%;政策、规范性文件类信息380条,占1.67%;规划计划类信息825条,占3.64%;行政许可类信息3124条,占13.77%;重大建设项目信息912条,占4.02%;民办实事类信息1357条,占5.98%;民政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就业类信息635条,占2.8%;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能源类信息1896条,占8.36%;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1326条,占5.85%;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1855条,占8.18%。在公开方式上,通过网站公开22679条;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开1265条;通过报刊电视公开189条;通过《政府公报》公开88条。在公开实效上,也有新的提升:一是重要决策和部署公开。我市重点部署会议邀请新闻媒体参加已形成常态化,通过市政府网站、闽南日报、漳州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主动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和部分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情况,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重点民生领域信息公开。认真抓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征地、公共文化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立“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专栏,重点公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灾害事故救援、公共文化体育等重点民生内容,累计公开相关信息1682条。三是推进三大攻坚战信息公开。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及时依法公开了加强金融服务工业发展、实施食品安全措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安全生产等信息,提升了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做好环境管理、空气质量、水质监测、河长制、污染源监测及减排、环评审批、执法监管等信息的公开,促进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常态化。围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做好扶贫项目、扶贫政策、扶贫规划、资金信息、贫困识别、扶贫成效等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开脱贫攻坚方面信息。四是细化财政信息公开。持续深化预决算公开。建立了市级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及时公开经本级人大批准的政府预决算信息。全面推进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在 “市级政府债务公开”栏目,定期公开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使用安排及还本付息等信息,通过省级财政部门公开经济财政状况、债券发行、存续期管理等信息。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围绕“放管服”改革新任务新举措,着力做好实施减税降费、“证照分离”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优化企业注销办理流程、压减行政许可、权责清单、清理规范基层各类涉企乱收费项目、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政府还制定了《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的实施意见》(漳政办〔2019〕100号),坚持规范透明原则,建立统一监管平台,整合监管信息。通过网站“公示平台”,2019年全市共归集并公开涉企信息46327条,累计归集信息311301条,居全省前列;全年共组织“双随机”检查企业近6312户次,检查结果均录入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予以公开。

(二)解读政策,回应关切,政民交流互动逐步深化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群众关注关切,主动快速引导、释放权威信号,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一是积极主动开展政策解读工作。着重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政策解读,确保政策解读与政策制定同步考虑同步安排、解读材料文件公开后3个工作日内发布,让群众和企业准确把握政策精神,提振发展信心。在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页特别设立政策解读专栏,发布政策解读方案,同时配有文字版和彩色图解版。为方便群众咨询政策问题,我们还在文字解读方案上注明了解读机构、解读人和联系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政策解读工作的考核,政策解读的指标列入全市绩效考核内容,提升全市政策解读工作水平。其中,20多个市直部门在网站运行的“惠企政策公开专栏”,入选国务院督查室《全国政府系统督查实践案例文集》。此外,通过“漳州政府网”的政务访谈,实现部门主要负责人重要政策措施解读,内容包括“大抓工业 抓大工业”、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社会救助、水土保持、乡村振兴、打击欺诈骗保等政策的解读,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我市以“12345+网格化”为重点,依托12345便民服务平台,建立分流转办、快速响应、精准考评等协同管理机制,并与数字城管、城市之美、河长制、智能交通、精准扶贫等工作平台互联互通,实行全天候及时分流转办群众诉求,处置过程全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办理结果可评价,实现从“多头分办”到“一站解忧”,形成政民互动、多元协同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市通过12345平台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达59501人次。三是新闻发言人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应急新闻发布,普遍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要求设立了第一、第二新闻发言人。注重开展新闻发言人培训工作,继续采取异地联合办班的形式在北京大学举办新闻发言人培训,培训市直单位、各县(市、区)、部分高校和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的新闻发言人和联络人80名,通过知名教授深入浅出的理论指导,结合现场观摩、分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新闻发布、危机处理与舆情引导等业务技能,学习新媒体、新技术等新知识,极大地提升了全市新闻发言人队伍的业务素养,增强了应对新形势的能力。2019年全市共举办新闻发布会41场。

(三)强化管理,严格审查,政务公开流程规范有序

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有效提升政务公开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公开信息审查。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审查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管理。规范公开流程。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公文日常办理过程,对拟公开的信息严格保密审查,对规范性文件政策解读的编写、格式和时效提出规范,确保拟公开的信息均经合法性审查。二是实现依申请公开全流程管理。我市建立健全了依申请公开的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工作制度,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建立统一的“依申请公开”专门页面,实现了登记、受理、办理、统计汇总等程度的全流程电子化,有效提升了依申请公开工作的办理实效性、规范性。 2019年,共受理征地拆迁、城建规划、生态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依申请公开716件,办结712件,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4件。三是主动公开信息交送“两馆”工作逐步规范化。严格依照《条例》,加强对政府公开信息送交国家档案局、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强化督查指导,解决突出问题,全市各级各单位主动公开信息送交“两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四是创新发展政府公报。充分发挥政府公报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权威性,市政府公报由双月刊改版为单月刊,全年编辑出版12期,有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同时,积极做好政府公报刊登市直试点单位规范性文件工作,规范性文件编入政府公报的市直单位已由上年的3家增加15家,全年发布市直部门规范性文件32份,推动政府公报更便民、更权威、更规范。

(四)搭建平台,精准服务,公开载体功能持续优化

着力建设信息公开平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积极提供便民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一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管理。依托网站、刊物、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建设,不断拓宽信息公开和服务渠道。目前,全市在运行政府网站47个,其中市政府门户网站1个、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11个、市直部门(开发区)网站35个。将全市在运行网站纳入统一平台集中管理,清理注销政府网站域名32个,网站的集约效应日益突显。二是全面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服务事项统一进驻省网上办事大厅,按照“外网收件-内网办结-外网公布”模式运行。全面推进“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改革,通过即办、全程网上办理和窗口受理快递送达三种办理方式,推进改革落地。公布了一趟不用跑项目186个,最多跑一趟项目1114个,其中四星以上1212项,网上可办率达91.96%。三是推动网上办事服务事项便利化。2019年5月,漳州市网上公共服务平台“漳州通”APP正式上线,“漳州通”全面梳理网上办事项目,打造出“一个平台、四个中心”,涵盖资讯服务、政务服务、政民互动、生活服务四大功能版块,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让市民、企业足不出户就可轻松享受 “全方位、全天候、全参与”一键式掌上服务。该平台的 “随手拍”功能,以“百姓随手拍,政府马上办”为目标,为群众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诉求解决渠道。构建出政府与企业、百姓之间的互动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得到不断提升。四是加强实体政务大厅设施建设。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推进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建设,加强对县乡行政(便民)服务中心的指导,进一步规范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五)加强培训,强化督查,政务公开水平日益提升

紧紧盯住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这一目标,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加大力度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将“推进政务公开”作为专门一章列入新修订的《漳州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下发了《漳州市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主要任务》,对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进行部署,明确任务和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推进,狠抓落实,政务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二是加强培训。特邀省里专家来漳举办政务公开培训班,培训范围扩大至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分管领导、业务骨干等120人,取得良好成效。在市委党校干部培训中首次增加政务公开培训的课程,宣传新修订的《条例》,进一步增强行政机关干部职工依法公开政府信息的意识。三是强化监督。充分发挥全市电子监察系统的作用,定期对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网上巡查和抽查,并将结果与各单位的绩效挂钩,及时发现问题、通报情况、指导工作、督促整改。全年共对相关公开业务完成情况通报3次,肯定先进,鞭策落后,促进工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信息内容 本年新 制作数量 本年新 公开数量 对外公开总数量
规章 1 1 1
规范性文件 383 380 380
第二十条第(五)项
信息内容 本年项目数量 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许可 1233 423501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981 144052
第二十条第(六)项
信息内容 本年项目数量 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处罚 3000 241253
行政强制 163 25189
第二十条第(八)项
信息内容 本年项目数量
行政事业性收费 38
第二十条第(九)项
信息内容 采购项目数量 采购总金额
政府集中采购 4016 1161379350元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申请人情况
自然人 法人或其他组织 总计
商业企业 科研机构 社会公益组织 法律服务机构 其他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662 38 3 7 5 1 716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0 0 0 0 0 0 0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一)予以公开 457 31 0 1 4     0 493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31 2 1 0 0 0 34
(三)不予公开 1.属于国家秘密 2 0 0 0 0 0 2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11 0 0 0 0 0 11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0 0 0 0 0 0 0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2 0 0 0 1 0 3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1 0 0 0 0 0 1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0 0 0 0 0 0 0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0 0 0 0 0 0 0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2 0 0 0 0 0 2
(四)无法提供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115 5 2 3 0 1 126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9 0 0 3 0 0 12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4 0 0 0 0 0 4
(五)不予处理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4 0 0 0 0 0 4
2.重复申请 1 0 0 0 0 0 1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1 0 0 0 0 0 1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0 0 0 0 0 0 0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2 0 0 0 0 0 2
(六)其他处理 16 0 0 0 0 0 16
(七)总计 658 38 3 7 5 1 712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4 0 0 0 0 0 4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复议后起诉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2 0 0 1 3 0 0 0 4 4 0 0 0 0 0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对新时代政务公开的认识不够到位。部分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学习不够自觉,对新《条例》实施后的新规定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够准确,落实产生偏差。二是政策解读的可读性不够强。少数解读信息照搬政策文件内容,解读的质量和效果有待提升,与公众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三是依申请公开工作压力增大。群众已将依申请公开作为国土征迁、城乡建设中民事案件收集证据的重要切入点,对公开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条例》和《办法》,紧紧围绕年度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关切的热点问题,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政务公开队伍建设。通过督查、通报、例会、业务培训等形式,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重视转岗交接和岗前业务培训,提高政务公开人员业务素养。二是加大政策解读回应力度。注重政民互动,创新解读方式,丰富解读内容,切实增强政策解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政策透明度,避免群众误解误读。三是提升依申请服务实效。畅通公开申请渠道,细化“多渠道受理、专人办理、依法审查、即时答复”流程,加强与申请人的沟通、联系,帮助厘清申请思路,及时提供救济途径,充分保障申请人的知情权,提升申请人的获得感。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本市没有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