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2015-11-23 10:06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漳州政府网政务访谈。今天请到访谈室的嘉宾是漳州市地震局副局长黄文斌。黄副局长,您好!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06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
主持人 2015-11-23 10:06
地震的破坏性很强,可谓是“群害之首”,防震减灾工作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漳州市地震地质构造以及历史背景。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06
漳州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南端,境内有长乐-诏安、政和-海丰、邵武-河源断裂带,地震构造背景复杂,历史上曾发生两次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全市均处在7-8度高烈度区,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列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全国首批重点抗震设防城市。同时,台湾多震,对漳州也有一定的影响.
-
主持人 2015-11-23 10:08
这样说来漳州并不是一个可以掉以轻心的地方,防震减灾这个弦还是要绷紧。很多网友很关心我市的地震监测能力怎么样,那您来介绍一下目前我市地震监测的情况。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08
好的。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监测是基础中的基础。近年来,在上级地震管理部门悉心指导和漳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做了大量工作,我市地震监测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是完成省地震局开展跨越台湾海峡两岸地震联合震测试验活动,对科学认识福建南部(漳州盆地)及台湾海峡南部地震的深部构造和孕震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二是依托省地震局“十二五”建设项目,建成与省局互联互通的市县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根据中国地震局统一部署,2015年将在我省沿海地区建设简易烈度计地震预警示范区,2017年起地震预警信息将正式向全省发布。三是加强地震台网建设,全市现已建成分布于11个县(市、区)较偏远山区的由10个强震台、6个测震台、6个GPS基准站、5个地下流体、13个烈度速报台、1个台阵、13个流动地磁、33个流动重力、5个水准观测场地、2个深井观测和36个宏观观测点等手段组成的成网成场的地震观测台网以及由505个“三网一员”组成的群测群防网络。
-
主持人 2015-11-23 10:09
有了较为准确的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也能更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那您再介绍一下地震灾害预防方面的工作。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09
好的,在地震灾害预防方面:城乡建设抗震设防能力有效增强,使“农村不设防”状况有较大改变,石结构房屋改造和搬迁取得实质进展。改造升级漳州市防震减灾科普展览馆,实现模拟体验地震及展览内容数字化、多媒体化。争取每个县区建立一个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人口密集的城镇有一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覆盖全市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网络。依托省地震局,推广使用新升级完善的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示范企业的建设,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市、示范县(区)的建设,落实各项减灾措施,增加应对大震的紧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社会综合减灾能力,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面对地震事件的正确处置及自救互救能力。
-
主持人 2015-11-23 10:09
地震是一个自然现象,我们改变不了它,但充分的预防却可以减轻灾害的损失。请介绍一下我市在做好震害防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09
在震害防御方面:一是主动参与校安工作排查鉴定,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按中国地震局确定原则提出要求,确保符合抗震设防标准。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22个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位居全省第一。二是积极推进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和沿海石结构房屋改造,芗城区北庙、团结两个片区居的改造工程已全面铺开。四是充分利用各级地震部门网站和在闽南日报、漳州广播电台开设专栏,进一步扩大宣传面。五是建成6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创建47所科普示范学校,进一步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五是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我市还将每年5月确定为“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月”,这在我省设区市还是首创。
-
主持人 2015-11-23 10:11
防震减灾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每个人,自我意识的提高也才能全面提升社会综合减灾能力。最后,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的应急救援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12
地震应急救援方面:提升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数字信息平台,建立全市卫星电话通讯平台和全市无线电通讯平台,建立健全预案体系建设,开展针对性应急准备和风险评估,构建全市地震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备网络。建立“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震救灾机制。完善指挥体系建设,强化抗震救灾指挥部职能。推进救援队、现场应急队能力建设,更新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设备,配备地震应急救援抢险车和地震应急通讯指挥车,提升队伍自身保障能力,基本形成应对6.5级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提升地震应急响应、灾情获取、灾害评估及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建立1支地震灾害志愿者救援队伍,并配备相应的地震应急救援设备。推进地震预警、大数据分析、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探索应急领域地方标准化研究。
-
网友 2015-11-23 10:13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的专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步伐大大加快。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13
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首先临震指挥的是地方政府,第一时间到达地震现场开展救援的专业救援力量是市地方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结合我市的实际,我们主要抓好四支队伍建设:
一是市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2013年5月17日,市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原有1支约90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基础上,在军分区、武警支队和消防支队再组建4支救援队,主要负责迅速搜索营救由于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而被埋压人员。2015年,将省196地质大队、市公路局纳入市级救援队建设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应急救援力量。2013-2014年,市财政还投入2500万元资金,购置一批必要的轻、中型救援装备。
二是县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均以当地消防部队为主,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资金,添置了“表层”、“浅层”救援装备,组建了各自的地方应急救援队伍。同时,我市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以奖代建等方式,积极鼓励各县(市、区)加大对救援队的装备配备投入力度,大大提升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各自1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
主持人 2015-11-23 10:17
除了这两支市级和县级紧急救援队之外还有其他两支队伍是什么呢?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17
第三就是地震现场工作队伍。以全市地震工作者为主,组建5支55人的地震现场工作队伍,并配备地震现场工作队装备和抢险救援物资。
四是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依托共青团、民兵预备役、红十字会、学校、社区等组织和单位,大力推进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平时加强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抢险救灾活动,不断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救援能力,至目前,全市现有志愿者队伍17支510人,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应急救援补充力量。
-
主持人 2015-11-23 10:18
今年我市举行“闽动-2015”县级地震救援队跨区演练。此次演练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请黄副局长介绍一下此次演练的总体情况。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18
5月12日至14日,我市举行“闽动-2015”县级地震救援队跨区演练。演练模拟龙文区发生6.8级地震为背景,我市龙海、漳浦和其他8个设区市共10支县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9支市级轻型救援队、1支省级地震现场工作队、9支设区市级地震现场工作组,按应急响应、兵力投送、行动基地开设、现场搜救和行动结束等环节连续实施,先后完成了生命迹象搜索、竖井破拆救援、坑道破拆救援、狭小空间破拆救援、医疗急救、联合应急指挥、综合保障等地震救援实战科目。同时,我市地震、宣传、公安、住建、卫计、通信、电力、共青团等部门和志愿者分别参与并完成安全保卫、医疗救护、场地使用、电力通信、后勤保障和志愿者服务等项工作任务,有效地检验了我市地震应急保障能力。
-
网友 2015-11-23 10:19
说到演练,目前我们市是怎样开展这些演练工作的?这个演练真的有必要常态化吗?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19
应急演练是检验、评价和提升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演练,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应急准备的充分性。通过演练,可以对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小到一个社区、一个家庭的应急能力有一个较为直观、准确的评价,并且可以根据这个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通过演练,可以增强全社会的应急意识,提升应急处置和灾害防范能力。
为了促进全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我市大力推进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抓住每年的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月、“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时段,集中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活动,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坚持平战结合,先后开展了地震应急桌面推演、抗震救灾综合演练、市县两级综合演练、重点部门专项演练、地震系统东山应急演练,坚持在学校开展紧急避震疏散演练。今年9月我市召开全市军地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联席会议,出台《漳州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救援工作制度化,演练常态化,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
网友 2015-11-23 10:20
演练一定是需要场所的,那我们漳州市建成多少这样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呢?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20
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经验证明,紧急疏散和安置受灾民众是政府处置突发灾害事件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防灾需求越来越高。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包括地震在内的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有效提高城镇防灾能力,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10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预计到年底全市可建成112处。有效使用面积达216500平米,可容纳108万人避险。
-
网友 2015-11-23 10:22
我们知道发展要靠科技,研究地震更是这样,可以把我市地震科技的发展情况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22
经过“十五”、“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漳州市地震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科研能力、技术水平、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和科研条件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1年建立漳州市城乡快速评估系统。2012年通过科技立项,建立“漳州市地震灾情信息管理平台”。2014年全部建成漳州市地震快速反应系统。该系统将极大提高我市地震震情、灾情发布效率,实现平时我市及临近台湾海峡地震信息实时发布,实现灾情实时反馈,地震宣传信息实时可视化管理,有效提升我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总体来看,近年来,市地震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地震局的关心指导下,防震减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获全国地市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2014年度市委市政府绩效考评优秀、市第十二届(2012-2014年度)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全省地震综合考评、应急工作评比、政务信息等多项工作荣获先进称号。
-
主持人 2015-11-23 10:23
我们了解到今年市委、市政府将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情况纳入漳州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具体的考核内容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23
考核内容涵盖了工作机制健全、防震减灾宣传、应急机制建设、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抗震设防要求落实情况五个方面。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充分体现了漳州市人民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目标绩效考评,将进一步巩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强化防震减灾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能力,从而推进震害防御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为不断提升漳州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奠定了基础。
-
主持人 2015-11-23 10:24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启动之年,全市十三五的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是什么?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24
全面完成《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和《福建省防震减灾规划(2001-2020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快漳州市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富美漳州战略提供地震安全服务。
到2020年,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体系效能显著,公共服务体系优质高效,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基本完成,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基本适应漳州市公共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
网友 2015-11-23 10:25
围绕这一总体思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点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25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方面,(二)地震灾害预防方面,(三)地震应急救援方面。首先我讲一下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方面:新建5个宏观观测点,加强对已建92个监测台点的管理和维护,更新地下流体观测台网设备,建设地震监测信息数字化集成系统,整合漳州各类监测数据及信息,实现观测资料实时反馈及可视化管理,提高监测信息报送效率,提升地震监测能力。依托省地震局“十二五”建设项目,建成与省局互联互通的市县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破坏性地震发生后5-10秒发出预警,1-3分钟给出城市烈度速报结果,5-10分钟内给出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图,2017年实现为民众提供地震预警服务。
-
主持人 2015-11-23 10:26
好的,非常感谢黄副局长百忙之中做客我们的在线访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网友,我们下期再会!
-
黄副局长 2015-11-23 10:26
感谢各位网友,再见!